11月4日下午,澳门新葡萄新京a∨网站教四103教室内座无虚席,中国人民大学罗青松教授来我校进行交流活动,应邀为北语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校内外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罗青松教授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学习,并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教学方法,她在美国、英国均参与过许多重要汉语教学项目活动,拥有丰富的海外学术经验。从1986年以来,罗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澳门新葡萄新京a∨网站任教。1992-1995年先后在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和剑桥大学东方学院任教。罗教授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有专著:《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另外还先后出版了《汉语写作教程》等多部教材和十余篇重要论文。
整个讲座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写作教学理念方法的简单回顾、任务型写作教学框架的构建、任务型写作教学的课堂组织、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引言中,罗教授运用一位法国学生请假条的事例,来揭示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面临的是多层次的复杂语言问题,它受诸多因素影响——既受语言能力的限制,也受思维水平的影响。在“写作教学理念方法的简单回顾”部分中,罗教授提到控制法与自由法的区别与联系,优势与局限。控制法包括句型转换、合并句子、提问和模仿式表达等,而自由法关注语言,具有焦点集中,目的明确;控制难度,减少偏误等特点。第二对方法是关于成果法与过程法的对比。成果法注重语言形式的把握及对范文的分析模仿,过程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任务型写作教学框架的构建部分,罗教授讲到任务型写作教学是交际法的一个新的形态,它所设计的任务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实施途径多样,成果以书面形式展现。这个教学框架的构建要素为:任务——资源——读者。在任务型写作教学的课堂组织部分,罗教授主要讲解了要激活学习者语言、表达、思维的联系,要强化写作训练过程与目标的关系,要促进交流互动、最大化学习实践的机会。写作的课堂组织部分分为预备阶段、写作阶段、总结阶段。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基本策略部分,罗教授认为老师应该促进合作交流、课堂学习过程以及写作任务实施过程学习成果展示形式。此外还要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语言运用指导,能动地发挥教材的作用等。
在讲座中,罗教授以其新颖的学术观点和活泼生动的语言感染了在场的同学和老师,大家都听得很认真。人文社科学部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家炜博士主持了本场讲座,她最后对讲座做了总结,认为写作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从教育理念的建构与创新,到教学的设计,到教学资源的研发,再到教学实施、课堂组织管理、测试、评估、反思,因而必然是一个系统过程,她还鼓励身处后方法时代的同学们创新教学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