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至10日,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人澳门新葡萄新京a∨网站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及2018年贵州班交换生在学办李双依老师、段彤彤老师和王旭红助教的带领下,前往河南安阳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践学习活动。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在两天的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字之魅力。
11月10日上午,师生实践队伍来到殷墟。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甲骨文、青铜器和商朝王都遗址闻名世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殷墟博物苑,整座大门庄严大方,朱彩雕墨。一路沿着主干道,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在殷墟发掘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及甲骨文等文物精品。其中青铜器种类繁多,尤以殷墟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鼎最负盛名,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接着同学们来到了“甲骨巢穴展厅”。正所谓“一片甲骨惊天下”,Yh227甲骨巢穴被人们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档案库”、“殷人保存典册的府库”,是甲骨学史上的一大奇迹。甲骨文长廊的“甲骨文写意书法展”从“人体”、“人体器官”、“自然”、“人的行为”四个单元为同学们展示了甲骨文造字的基本知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实践队伍来到了妇好墓和殷墟车马坑。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殷墟车马坑作为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它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下午同学们前往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所以“文字”为主题进行陈列展示的博物馆。
首先同学们了解了作为中国可考汉字起源的文字——甲骨文的历史,很好地承接了上午殷墟参观展示的同时,也帮助大家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地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学们跟随者讲解老师的步伐,深入认识了从甲骨文发展至楷书的汉字造字发展史,历朝历代汉字记录的载体书卷和碑文等知识,通过展品参观建立起一套完整汉字发展脉络,对汉字载体从简牍书卷到今天的数字编码这一发展历程有了更多了解。
文字博物馆中设置的各种除书籍典册之外的文字媒介展示(青铜器皿,碑文拓刻等)使同学们对汉字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多样、直观的体察,馆方设置的汉字、出土文物拼图项目等相关展示也充分激发了同学们了解和讨论的兴趣。
汉1班的谢雨馨在参观后说:“在殷墟看到的一件一件浑厚凝重的青铜器和精雕细琢的玉器,无不述说着殷商的历史、文化和一个王朝的盛世。走进文字博物馆,从甲骨、拓片、竹简、碑文等再到新中国的汉字拼音方案,听老师讲解汉字从裴李岗文化的符号再到汉唐的由隶到楷,深感汉字文化承古传今的不易。”汉2班的肖皓文有感而发:“殷墟甲骨的发现研究,无疑对于汉字历史和华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此次实践正面接触文字发展史和先秦遗址文物,是一场难忘的旅程。更是一场穿越书本知识的回归。安阳,有幸相会!”
此次学习参观,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汉字及传递载体的发展历史,也深深感受到文字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汉字是华夏先民的伟大发明,是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明的精神纽带。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他们更有责任将中华文明完好保存和传承下去,并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文明发扬光大。
文:张潇尹 肖皓文
图:萧滢 冶晶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