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院新闻 | 喜讯!澳门新葡萄新京a∨网站喜提3项中标!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11-30 】

近日,2022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于小植教授中标决策咨询项目重大项目1项,胡亮宇博士与游帅博士中标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

健全首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研究”

(于小植教授)

北京是中国近现代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初创到发展壮大,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政权到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北京拥有大量体现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如何保护、传承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目前,北京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传播样态单一”“内容同质化”“叙事路径单一”等问题。因此,本项目基于北京市“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从“保护模式创新”“传播模式创新”“文旅模式创新”与“资源布局创新”四个角度,研究如何健全首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的相关问题,旨在提升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非洲形象研究”

(胡亮宇博士)

新中国成立后,在“万隆精神”的指导下,中国与非洲彼此扶助,相互守望,成为战后世界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和冷战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非之间的长期经济援助和文化交往,为彼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亚非拉”这一特有名词也成为一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关系亦发展出新局面,二者间的镜照、理解与想象也随之一变。本项目拟将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包括文学、电影、影视剧、网络文化中以非洲国家和地区为主要书写对象的跨媒介文本和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非洲在当代中国的想象和再现。通过文化研究的方法,对重点文本和文化现象进行考察,由此探讨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对世界的感觉、书写和想象的历史性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新的全球化形势之下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晚清民国京郊地区方志见载方言语词类纂与研究”

(游帅博士)

本项目通过对晚清(以道光为上限)民国时期京郊地区方言志、风俗或风物志、物产志等文献中记载的方言语词进行耙梳纂集和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后续语言学研究,考察其中的传承词、变异词、借用词及其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包括哪些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哪些保留在当地方言以及哪些已经消亡,并探讨其演变竞争机制。与此同时设置方言词语考源系列专题,对于一批语源不明或存疑的方言词语从多个视角进行切入,立足文献,开展考源工作。该项研究旨在进一步发掘京郊方言的语言资源价值,并为汉语历史词典、北京话词典的编纂等系统工程提供新材料、新认知,更好地发挥京郊方言对于沟通现代北京话与近代汉语的津梁作用。

文案整理|卫碧荞

Baidu
sogou